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
027-86735053
咨询热线:15337222288
地址:武汉市新洲区阳逻经济开发区韩弄村
青山长青,岁月悠悠,无言的墓碑见证着一份厚重的承诺,也记载下一段段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。
为了守护战友、英烈的墓碑,张顺京、艾买尔·依提、欧兴田等人,都不约而同选择把家安在烈士陵园旁,几十年如一日与清贫、寂寞为伴。这一义举,体现了一种无私高尚的奉献精神、一份真挚厚重的家国情怀。更令人感动的是,他们这份对战友的情、对英烈的敬、对祖国的爱,化作了一种无形的家风。他们的下一代自觉地进行接力,让对革命先辈的尊崇和惦念不断传递……
革命战争年代,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、浴血奋战,擎旗冲锋、英勇献身。他们中有许多人的姓名无人知晓,有许多人的遗骸不知所踪,有许多人的青春永远定格,有许多人的明天融入了祖国星河……他们以鲜血和生命,浸染了华夏神州的每一寸土地;他们留下的精神和嘱托,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前进。为他们守护好墓碑,守护的不仅是一个个至忠至诚的灵魂,更是一座座巍峨的精神丰碑、广大军民共同的精神家园。
缅怀是心灵的向往,前行是最好的纪念。透过这些守陵老兵和家人的选择,我们还可以看到,家庭是人生的重要课堂,家风会给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。在这种崇尚英烈、爱党爱国的家风熏陶下,身处这些家庭中的下一代们,才主动从父辈手中,接过这份沉甸甸的义务和责任,在与英烈为伍、与山河为伴的真情守护中,默默奉献青春和汗水。
良好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,千家万户的房檐下、灯火旁,每个孩子的成长,都离不开长辈的言传身教,久而久之,便形成了“日用而不觉”的生活习惯和一以贯之的处事品格。我们在家风养成中,不仅应将讲信修睦、崇德向善、忠孝仁爱、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涵盖其中,更应常念革命先辈忠诚于党、牺牲奉献、报效国家、为民造福的大忠大爱,自觉赓续好传统、好作风。如此,方能让正能量充盈家庭,让红色基因灌注血脉,让顾“大家”、爱国家的“小家”越来越多。
另一方面,身教同样是一种家风。走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,才能更好地为下一代人做好示范。周恩来同志曾动情地说:“一想到我们死去的那些烈士,我们亲密的战友们,就有使不完的劲,要加倍地努力工作,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。”今天,面对新征程、新任务、新考验,我们同样应当化追思为责任、化崇敬为使命,始终胸怀赤子之心,坚守报国之志,在一次次担当实干、勠力向前中,为党、为祖国、为人民多作贡献;在言传与身教相统一、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相统一的过程中,让良好家风可学可感、代代相传。
“先烈回眸应笑慰,擎旗自有后来人。”一个国家和民族要走向强大,就必然会有人付出代价甚至牺牲。让我们始终高举英烈传递过来的精神火炬,在高山、在海岛、在乡村、在城市……到处都留下奋斗的身影,时时都行进在先辈的目光中,为子孙后代立起立德修身的榜样,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作出更大贡献。
行走在苍松翠柏间
■纵 恒 李高杰
艾买尔·依提生前带着两个孙辈为烈士扫墓的场景。作者供图
4月,红色的樱花与白色的泡桐争相盛开,簇拥着叶城烈士陵园里的233座英雄冢。陵园内,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”14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。陵园东北角,矗立着艾买尔·依提的墓碑。他是这座陵园的管理员,曾带领全家为牺牲的战友守墓47年。他去世后,儿子艾尼瓦尔·艾买尔带着妻儿接续了这份神圣的使命。
夜深了,53岁的艾尼瓦尔结束了一天的工作,缓缓走出陵园陈列馆。妻子阿孜古丽·尼亚孜轻轻搀扶着他,回到住处。他们的住处是陵园附近两间小房子。53年来,三代人就住在这里守护烈士陵园。
艾尼瓦尔的父亲艾买尔1968年退伍返乡,先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中学校长。当听说叶城县民政局招人守烈士墓时,他毫不犹豫报了名:“当年,与我在一个战壕里战斗过的6名战友,都安葬在叶城烈士陵园,我不能让他们感到孤单。”
1970年,叶城烈士陵园建成,艾买尔带着妻子和出生6个月的儿子艾尼瓦尔,搬进了陵园旁的两间土坯房。
“在我小时候,陵园里十分荒芜,父亲就带着我除草、种树、修坟。”艾尼瓦尔记得,当时陵园道路不通,没有水电,自己就陪父亲推着独轮车,从3公里外的林场拉水、拉树苗。“这里土壤条件差,很多树枯死了就得重新种。我和父亲几十年种了多少树,都记不清了……”
2017年8月,艾买尔因病去世。遵照老人的嘱托,艾尼瓦尔将艾买尔安葬在陵园东北角。守护陵园47年后,艾买尔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。那天,许多叶城群众自发来到陵园为艾买尔送行。提及此事,艾尼瓦尔的眼眶有些红。虽然他们父子不是土生土长的叶城人,可叶城人民早就把他们当成了亲人。
如今,艾尼瓦尔和妻子的头发也已经花白。站在这个与自己同龄的陵园里,艾尼瓦尔感慨道:“这座陵园不仅是烈士精神的见证,也是我今生今世最难舍的地方。我在这里生活了53年,再苦再难我都会一直守下去。”
长在英雄故里、讲述英雄故事、传承英雄精神,一直是艾尼瓦尔全家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。
艾尼瓦尔的大儿子艾合麦提江从小在陵园长大。每当有参观者前来凭吊,艾合麦提江都会主动承担讲解工作,饱含深情地讲述英烈的故事。对他来说,作为军人后代,让人们铭记英雄的故事,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艾合麦提江记得,爷爷在世时,经常带他去种树,路上还给他讲战斗故事,特别是讲到自己的战友时,眼中常含泪花。艾合麦提江即将大学毕业。他准备报名参军,像爷爷一样保家卫国。
艾尼瓦尔的女儿古再丽努尔小时候会学着父亲的样子,拿着小棍边比划边讲:“司马义·买买提是战斗英雄……”长大后,只要有时间,她都会到陵园当义务讲解员,最多时一天接待过十多批参观者,嗓子累得几乎说不出话。她认为这些都是值得的:“讲英雄故事,纪念英雄,既是对爷爷的告慰,也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……”
陵园内,排列整齐的墓碑在青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庄严肃穆。
清明节前后,是艾尼瓦尔夫妇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。陵园每天都有数百人前来扫墓。夫妻俩负责接待烈士家属、打扫卫生、安排参观……从早晨忙到晚上,有时连水都顾不上喝。
几十年间,艾尼瓦尔心里积攒了许多温暖回忆。有一年,一名烈士亲属从外地来到陵园祭拜,专门找到他,特意向他的父亲艾买尔深深鞠躬。去年春天,新疆军区某部赴高原驻训前,几千名官兵来到烈士陵园祭拜英烈。艾尼瓦尔拖着行动不便的双腿,认真地为官兵解说。临走前,官兵齐刷刷地向艾尼瓦尔敬了一个军礼……
多年来,艾尼瓦尔一家从来没有忘记过那些“孤单”的墓碑。每逢过年过节,夫妻俩都早早准备好祭拜用品,给这些英雄扫墓。“这里的烈士,牺牲时大多20岁左右,很多没有后人。我接爸爸的班,把自己当作烈士的后人,给这些可亲可敬的叔叔们守陵尽孝。”艾尼瓦尔说。
如今,艾尼瓦尔每天沿着父亲的足迹,打扫陵园卫生,拔去墓前的杂草,看看树苗的长势。越来越多的人怀着崇敬,走过茂密的苍松翠柏,走过高耸的纪念碑,走过庄严肃穆的陈列馆,走过刻有烈士姓名的大理石纪念墙……